10月17日,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七屆執行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廈門筼筜書院召開。會議深入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總結第七屆國際儒學聯合會一年來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孫春蘭主持會議并講話,理事長福田康夫發表書面致辭。來自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亞、埃及、摩洛哥、塞舌爾、冰島、丹麥、法國、希臘、阿根廷、巴西等17個國家的41名執委出席會議。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應邀出席會議,廈門市市長伍斌應邀出席會議并致辭。

孫春蘭表示,廈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筼筜湖綜合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發端。國際儒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在廈門召開此次會議具有特殊意義。一年來,在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會員、理事、顧問和各常設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國際儒學聯合會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展現了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氣象。

孫春蘭指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一系列重大全球倡議愈發彰顯歷史遠見和時代價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儒學及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意義,期待加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文化文明的力量。
孫春蘭強調,要深刻認識傳承弘揚儒學等優秀傳統文化和開展文明對話的重要意義,共同肩負起崇高的文化使命。要深入落實“第二個結合”,廣泛凝聚各國學者力量,在學術研究中聚焦實踐應用,回應現實關切,產出高品質學術成果。要持續拓展國際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和合文明論壇、儒伊文明對話會等品牌論壇的國際影響力,加強各國青年之間的友好交流。要認真做好儒學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創新推動傳播普及,促進以文化人。要樹立“國際儒聯+婦女”理念,面向各國婦女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要積極把握“十五五”規劃契機,進一步謀劃各項工作,加快會員發展,建強常設機構,拓展研修(研究)基地,打造戰略合作體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新貢獻。
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郝平報告了第七屆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主要工作和下步考慮。執行委員會經過認真討論,審議通過了《國際儒學聯合會工作報告》。

塞舌爾前副總統文森特·梅里頓、泰國前副總理披尼·扎祿頌巴、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前副議長翁詩杰等參會執委逐一發言。大家表示高度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肯定國際儒學聯合會一年來的工作,并結合工作實際和所在國家(地區)情況,對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建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國際儒學聯合會秘書處、各委員會和研究(研修)基地有關人員列席會議。會前,全體參會執委合影留念。

國際儒學聯合會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際性社會組織之一,旨在研究、傳承儒學及其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推動儒學在世界的傳播和實踐,開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具有學術性、國際性、民間性、專業性等特點。截至目前,擁有近千個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覆蓋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國際儒學聯合會章程》,國際儒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是會員大會、理事會的執行機構,由會長、理事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副理事長和部分理事代表、秘書長、副秘書長、各委員會主任組成。執行委員會會議每年召開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