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28日,“詩潤鄉土 桃源酉陽——2023詩教研討會”在重慶酉陽舉辦,會議由國際儒聯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與重慶酉陽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際儒聯副秘書長、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主任石永奇,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王晨,酉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明,酉陽縣副縣長黃藝,酉陽縣政協副主席石志明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詩詞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的二十余位詩教領域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并發言。
詩教是儒學與中華文化的重要傳統,也是學習和修養的重要內容,傳承和發揚詩教,對滋育人心、培養人才、改善社會風氣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2021年,國際儒聯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發起“溯源風雅 再啟弦歌”詩教論壇。此次研討會,是對詩教推進工作的持續深入,意在山水桃源中,探尋詩教旨趣,感受詩辭美好,共同為詩教的現代傳承進行積極探索。
開幕式環節,黃藝副縣長介紹了酉陽的詩歌傳統,并期待此次研討會能為酉陽在詩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普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石永奇副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教與禮教、樂教共同成為中華文化“六經”“六藝”傳統的綱要。《詩經》在儒學“六經”中位列首位,詩教是儒學的重要傳統。此次研討會,是一場詩的盛宴,大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討詩教傳承發展問題,深入挖掘詩教傳統的人文精神與當代價值,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對進一步認識詩教,發揚詩教積極作用,對儒學教育傳播普及工作都將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王晨會長對研討會舉辦表示祝賀,對詩教的廣泛發揚表達期待。她說,詩是語文的精華,詩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入手和重點,從搖籃曲到兒歌,從民謠到戲曲,從古到今,無處不在,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無比璀璨的星河。地處武陵山腹地的酉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詩教人才輩出,不僅是詩人心中向往的“桃花源”,也是詩人憧憬的詩酒田園、精神家園。
主旨發言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范子燁,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中華詩詞創作研究院院長曹辛華,西南大學教授蔣登科,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蔣原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過常寶分別進行了以《漁人與桃源:對<桃花源記>的還原解釋》、《論杜詩“遣興體”藝術及其詩教功能》、《現代詩的形式與音樂性問題》、《詩教與詩學》、《論先秦時期的樂教和詩教》為主題的主旨發言,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徐希平進行了評議。主旨發言由國際儒聯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副主任張順平主持。
交流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詩與心靈培養、詩的文化地位、詩的現代傳承、酉陽陶詩四個主題,就詩教內涵、詩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中西文化對詩的重視理解和闡發、詩在現代的作用及其傳承的理論與實踐等話題展開研討。
閉幕式由國際儒聯顧問聯絡委員會副主任王新宏主持,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曹建國進行學術總結,酉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藝進行了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