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由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聯絡委員會主辦的“國際儒聯之友—會員對話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國家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牛喜平出席會議并致辭。牛喜平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他指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在東亞、東南亞文明的大背景下,討論“儒學的當代發展與未來展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回顧總結儒學在東亞、東南亞傳承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本土化、實踐性、學術性、文明示范效應等特點。當前人類面臨著環境危機、安全危機、道德危機的挑戰,人類社會只有首先在文化上找到一種共同的理念、價值、倫理與和睦相處的方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儒學文化恰恰可以為實現這一目標貢獻智慧。面對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儒學文化必須緊密結合所在國家地區和當代國際社會的實際進行新的詮釋、轉化、吸收、創新,才能在未來文明秩序的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
牛喜平副會長致辭
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起觀看了國際儒聯宣傳短片。國際儒聯副理事長、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署理會長陳啟生、國際儒聯副理事長、印度尼西亞總統大學校長黃金泉、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吳震、日本愛知大學教授鈴木規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郭連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教授鄭文泉、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教授小幡敏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海明、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佐滕煉太郎、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孔德立、日本華宇創意株式會社社長松坂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黃田園先后發言。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本次對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形式。面對儒學的現代化轉型,東亞、東南亞的學者要加強交流研討,著重關注人類在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過程中所遭遇的精神、文化、價值理念等問題,進一步推動經典闡釋、成果翻譯、青年培養、文物保護、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深化儒學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研究與傳播,讓儒學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與會專家學者線上交流
會議開幕式由國際儒聯副秘書長、會員聯絡委員會主任徐永吉主持,交流發言環節由國際儒聯會員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楊桂萍主持。